板式床厂家
免费服务热线

Free service

hotline

010-00000000
板式床厂家
热门搜索:
成功案例
当前位置:首页 > 成功案例

瞧一瞧:云南泸西:勤“茧”致富有“丝”路

发布时间:2022-05-23 15:40:35 阅读: 来源:板式床厂家
云南泸西:勤“茧”致富有“丝”路

近年来,云南省泸西县旧城镇党委大力实施“党建引领,一村一品”发展模式,借力全县推进产业发展组织化的东风,以河民村小组为试点,围绕桑蚕特色种养殖,探索党组织建强在产业链上、党员聚集在产业链上、群众增收在产业链上的“三链”建设,通过“党建链”串起“产业链”,确保群众致富路上“不断链”。

找准“穷根”寻出路,组织引领“结企业因拆迁注消如何处理
金茧”

“群众富不富,关键在支部。”1982年河民村因板桥河水库扩建搬迁至此,搬迁后,群众主要靠到煤矿务工获得收入。随着化解煤炭行业过剩产能等政策调整,煤矿相继关停,群众收入来源“断档”。在镇党委的统筹部署下,村党支部主动“寻转机、谋出路”,多方考察论证,把桑蚕产业作为增收主要产业来抓。党支部多次召开党员群众会,村不按正常程序征地怎么办
组干部入农户、到田头、讲前景、谈市场、算收入,增强群众发展信心。同时,实施“三个一批”工作法,即:培养一批明白人,支部书记和党员带头学在前、干在前,将村里5名致富能手培养成“明白人”“带头人”;建设一批样板区,对土地进行“零散归整”,完善基础设施,形成集中种植“样板区”;培植一批示范户,鼓励有思路、敢尝试的7户农户先栽、先养、先致富,将其培养为示范户。通过实施“看有样板、学有示范”的“三个一批”,群众栽桑养蚕积极性高涨,由最初的7户农户栽桑50亩,饲养蚕种25张,产茧7.5吨,发展到现在全村107户共栽桑700余亩,饲养蚕种150张,产茧达45吨。

开出“药方”谋长远,结对联结“织金丝”

如何促进蚕桑产业提质增效,实现长远发展?党组织提出“党支部+合作社+农户+公司”蚕桑产供销一体化产业发展模式,成立合作社,与蚕丝加工企业—华盛农业有限公司合作,采取“订单种植”方式,推动订种、催青、共育、发放、收购“五统一”,实现了标准化生产、规模化发展、产业化经营。通过党组织引进企业、企业催生合作社、合作社带强产业、产业促进增收,引导群众从“单打独斗”向“抱团发展”转变,打造了生产、生态、生活相融合的蚕桑产业综合体。桑树寿命有20年,一年可供养蚕五六批次;一亩桑树可以供育1—2张蚕床,可以挣6000块钱。按合同保底收购价,一公斤茧能卖到60—70余元。目前,河民村每年蚕茧产值达288万元,已辐射带动周边村组栽桑达7100余亩,桑蚕产业成了群众名副其实的“绿色产业”和“致富产业”。

破茧“成蝶”优服务,多维统筹“编金网”

如何做强产业链,铺平群众共富路?近年来,县镇两级结合农村“双整百千”四级联创,加大党建投入、项目整合、人才支持等力度,促进蚕桑产业向质优、高产、高效方向发展。一是做强党建链。采取选优配强、激励担当、建强堡垒,推动党组织在产业规划、资源整合中发挥土地征收需要本人签字吗
领导核心作用,提升引领产业发展组织化水平。二是构建人才链。建立蚕桑技术服务队伍,完善服务内容,开展技术指导、技术培训,跟踪服务等。三是延伸服务链。投入资金800余万元建设基础设施项目13个,改善蚕桑种植区、桑路、桑水等基础设施;投入220万元建设小蚕共育房460.86平方米、成蚕养殖房689.46平方米,提升桑园产能,夯实基地资源。四是扩宽产业链。加大蚕桑综合开发力度,探索把修剪的桑条粉碎后制作菌棒,养蚕废弃物转化为肥料、鱼饲料等绿色发展模式,增加生态附加值。

扬帆启新程,砥砺谱华章。下步,河民村党支部将围绕乡村振兴20字方针,抓好“桑叶养蚕+桑条加工+休闲观光+产品销售”一体的产业集群建设,推动桑蚕产业规模化、标准化、绿色化和品牌化发展,让桑蚕产业在乡村振兴中大放异彩、再谱新篇。